编出来的幸福_第240章 蒙特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 蒙特勒 (第2/3页)

?”
  吴秦张嘴说话:“没什么,这些天有点闷,我们去玩一下吧。”
  碧雪纷知道他有心事,但也没追问,当他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出来的,语笑嫣然:“好啊,去哪儿?”
  吴秦:“我早就想去了的一个地方:蒙特勒。”
  ***
  瑞士西南角美丽的莱蒙湖畔,遍布着许多历史久远的湖滨城镇和引人入胜的秀美乡村,而小城蒙特勒无疑是其中最美的一个。
  这里的时间流逝比其他地方缓慢,生活悠然,居民们都踩着闲适的步伐,每个季节每个时刻都可以仔细咀嚼这份世外桃源般的从容和淡定。无论在古朴的广场或弯弯曲曲的小街,还是缀满鲜花的湖堤,信步走来,无不惊喜。又是一夏,吴秦与碧雪纷坐着金色山口快车来到了这片山幽水润的土地。
  火车一路经过绿如蓝的湖畔和青青的葡萄园。
  经过一年的厮守,他们之间的默契已经达到了只用眼神就可以传递信息的地步,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他们都喜欢着。
  车窗外的美景不绝于目,车内他们则不时交换一个心心相印的眼神。
  有时候,吴秦实在受不了她的诱惑,便放下大男人的矜持,跑到她旁边去,贪婪地搂着她的娇躯,享受那永远令他迷醉的温香软玉。一年的时间不算短,但是他远远没有看尽她的风情,她是一个气质无比高雅的美人,而且会时不时给你一个惊喜地调皮,永远都不会让你觉得日子过得平淡如水。
  而碧雪纷呢,从他怀里往外看风景,走马观花累了,就慵懒地闭上眼睛,依偎到他的身上,舒服而自然,就像小袋鼠靠在袋鼠妈妈的袋子里一样。
  瑞士成为国际性旅游国家,蒙特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瑞士旅游业的发祥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期间,在英国贵族中间流行到瑞士旅行,据说那个时期的英国人最钟意湖光山色、阳光普照的瑞士。的确,较之他们所居住的阴冷多雨的英伦,这里无疑是人间仙境。每到休假时期,英国人先涌到日内瓦,然后就到蒙特勒。贵族们在平地上乘马车,在山路上骑驴,花上一天时间从日内瓦来到这个莱蒙湖畔气候和景色最好的地方——蒙特勒。瑞士的第一家宾馆,也出现在蒙特勒,贵族们当时住的是由农舍改造而成的“家庭旅店”。
  于是,英王维多利亚来了,法国时尚的代表香奈尔的创始人cocochanel当时也经常光临此地,1956年,卓别林在莱蒙湖边制作他的第79部电影《一个国王在纽约》,此后,他就一直定居在距离蒙特勒十几分钟的沃韦的德帮庄园,直到88岁那年平静的告别人世。1915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决定把国际奥委会总部迁到瑞士洛桑(距离蒙特勒30分钟车程),现在洛桑已经成为奥林匹克之城。在这期间,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乘着马车,骑着驴,坐着蒸气船,坐着火车——纷至沓来。就是到了今天,这样的景象也随处可见。只不过马车和驴车变成了法拉利和宝马。
  现在正是来蒙特勒游玩最佳的时候,因为一年一度的瑞士蒙特勒爵士音乐节在仲夏7月热热闹闹地开场了,在16天的音乐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们可以欣赏到数十场官方组织的音乐会,还可以免费欣赏日内瓦湖畔的300多场露天音乐活动。
  国际爵士乐节最早于1967年开始在蒙特勒举办,此后便不断吸引杰出的明星,最终形成了明星阵容。在爵士音乐节上,全球数一数二的爵士音乐人云集蒙特勒,各展奇招。音乐节为期两周,期间有无数大小音乐会,由大型舞台表演至小型街头浅聚,演奏的和欣赏的都各自陶醉。在7月,蒙特勒这个弹丸小城,便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夕阳西下,艳霞漫天,清凉的风中,吴秦和碧雪纷携手漫步,眼看着湖边大道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群,林林总总的各色小吃,好香的气味啊,如果是小乔和青璇两个,肯定会馋死了。
  一路观望和把玩一下那花花绿绿的工艺铺、首饰档,然后瞧一瞧露天舞台上免费的蓝调与非洲鼓,叮叮呼呼,好不热闹……
  逛累了,就在树荫下坐下,他们每人要了一杯啤酒和一串烤鸡翅,一边喜滋滋地品尝着,一边旁听那些陌生或熟悉的音乐,四周是摩肩接踵兴致勃勃的人群,到处弥漫着异香。欢乐,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在milesdavishall,在auditoriumstrauinskihall,在casion,在露天舞台,一场场音乐盛宴正倾情上演。乐手和歌者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